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投资资讯 > 投资资讯
别看现在汽车降价猛,下半年可能就不会再降了
不管你有没有设计买车,这几天若干看到过类似的新闻:
什么宾利飞驰最高直降110万;玛莎拉蒂Ghibli现金优惠17万,裸车价只要60万出头;库里南最高优惠111万,直降一套房。
再往前一点,另有宝马i3价钱腰斩,不到20万就能提回家;奥迪Q5直降10万,Q2L*只需13.14万。
不止是一众权门,新能源车价钱战人人也是早有耳闻,种种车型险些以每周一个新价钱、每月一个新设置的频率袭击着列位消费者。
正所谓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300,等等党狂喜。
这时刻,花旗突然发了篇研报,其中引经据典数据详实言之凿凿的示意:
下半年绝大多数车企可就不会再降价了!
研报对照抽象,硅基君协助总结成了五大缘故原由。
1、大数据显示降价车型已经最先削减了。
凭证乘联会统计,今年仅前四个月就有136款乘用车加入降价行列,要知道2023年整年才139款。
但到了5月,新增降价车型就只有10款了。
同时燃油车降价车型数目最先追平、甚至反超新能源车。
六月份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最近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燃油车降价,恰恰证实晰花旗的看法。
2、电池成本已大幅下降。
新能源汽车的价钱战不停升级的主要缘故原由,在于成本大头的电池,其原质料成本正在不停下滑,而现在电池成本的下降空间变得十分有限。
但相比2021年超50万元/吨的高水位线,现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来到了9万每吨周围,业内看法以为,碳酸锂已经具备一定的性价比,接下来可能会稳固在一个合理区间,也就是说新能源车降价的*理由快要没了。
3、插混和增程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现在插混与增程的大部门市场份额掌握在中国品牌手中,以是这块市场会不会延续价钱战,就得看中国老板们的神色。
实在无论是批发照样零售,插混与增程的增速都显著高过纯电车,而这一趋势在去年就有所体现,2023年插混车批发量同比增进85.1%,纯电动车为21.9%,插混、增程孝顺了新能源车的主要增量。
全球AI浪潮开始聚焦「小而美」
进入今年插混车销量的增速也始终在纯电之上,难免让人生出“加个油箱真好卖”的错觉。
同时,这一市场的份额又集中在少数几个玩家手里,一定水平上掌控了订价权。
插混市场份额(左)和增程市场份额(右)
4、燃油车可能也降不动了。
相比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后续降价的可能性险些微乎其微。
最焦点的指标是折扣比例,自去年以来,燃油车的降价幅度一起走高,到了五月份已经高达19.7%的历史高位。
再叠加上六月的这轮腰斩式降价,许多燃油车的毛利很可能都跌到负值了,好比之前保时捷经销商生事就是由于这缘故原由。
自己燃油车的毛利就没法和新能源车比,再想看到更高比例的降价幅度生怕很难了。
新能源车零售折扣(左)和燃油车零售折扣(右)
5、合资车企日子太艰难。
相比本土燃油车企,合资品牌正在履历一段艰难时期。
花旗讲述指出,自2023年以来,本田、日产、民众、通用、标致雪铁龙和马自达等合资品牌普遍泛起盈利下滑,一些甚至净利润为负,这也导致其下半年恐无法进一步降价。
最坏的效果,是一些合资品牌未来不清扫会放弃中国市场份额。
之前广汽本田被曝裁员2300人,网上撒播由于赔偿丰盛,大量员工抢着申请被裁名额,给人一副“丧事喜办”的观感。前不久,日产也关闭了其与东风在江苏常州的合资工厂,大型日产经销商威佳团体也被曝出撤店,引发烧议。
当合资品牌无法通过卖车赚取更多利润,甚至卖一辆亏一辆时,停产或者退出中国市场可能会是实时止损的需要行动,前车之鉴可以参考日本三菱。
但硅基君也得说句合理话,别看日系车在海内销量连连下滑,北美市场可不是这样的。5月份,本田光美国市场就卖了12万辆多,同期丰田在美国也卖了快22万辆。
只能说中国车太卷了,但要论更卷,还得提一下特斯拉。
美国银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特斯拉每辆车的投入成本——即在金属、玻璃、电池组、车轮和轮胎等零部件上的破费——平均不到3万美元。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特斯拉单车成本投入比行业平均水平少约莫1万美元,换句话说,当人人对降价的态度都变得相当郑重时,特斯拉依然可以卷上一卷。
这不特斯拉就推出了五年免息流动,日供*95元,就可以把Model Y开回家。
买车趁热乎,要不硅友先冲。
下一篇:莳植牙行业大洗牌?-国际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