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投资资讯 > 投资资讯
多股涨停,光伏的拐点到了吗?-外盘期货
最近两年的光伏投资人有点“苦”,产能过剩和价钱战的影响下,光伏ETF已经从2022年8月的高点至今跌了55%。但最近光伏板块最先一再反弹,今天光伏股再次整体上涨,海源复材2连板,银星能源、鄂尔多斯等涨停。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光伏板块弥留病中惊坐起?导火索是5月29日,国务院宣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到要合理结构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之后市场传出相关部门或将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
“有形的手”推动供应侧改造来解决产能过剩的症结,看起来逻辑很顺,光伏反转时刻似乎已经到了。但参考上周召开的光伏座谈会,同样是指导产能出清的逻辑下,光伏只泛起了“一日游行情”。同样的逻辑“翻版”,本次光伏行情也也许率难以连续。
为什么羁系指导产能出清,带不来光伏的反转?本文持有以下看法:
1、产能出清的逻辑需要验证。光伏是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行业,政策虽然能决议新产能的审批。但很难主导在已经落地的产能中,企业的生产设计。但问题是,纵然是已落地的现有产能,光伏每个环节也基本过剩30%-40%。
2、吞并重组才气做实产能出清的逻辑。虽然现有产能已经由剩,但通威股份等头部厂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仍在已获准的产能中扩大生产。在当前行业形势下,只有泛起光伏小厂撑不下去,大厂最先对行业吞并重组才气真正的做实产能出清的逻辑。
3、不能忽视光伏出海的风险。在现在国际环境中,中 美在家电等低端制造业保持互助,但在光伏等中高端产业上竞争越来越猛烈。思量到多个光伏头部企业外洋收入占比跨越50%,西欧日益严重的商业珍爱措施也给光伏企业埋下了隐患。
01 政策脱手,光伏大涨
最近一周光伏行业泛起了一再反弹。今天光伏股再次整体上涨,海源复材2连板,银星能源、鄂尔多斯涨停,东方日升、大万能源上涨幅度也都在4%以上。
这次光伏上涨的导火索是政策最先脱手调控光伏产能。5月29日,国务院宣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到要合理结构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有记者进一步采访后爆料在指导产能有序生长方面,相关部门或将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
政策可谓是直击要害,光伏股的症结就主要在于供应侧。住手2023年底,海内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名义产能已增至900GW以上,而2024/25年全球光伏装机划分510/620GW。光伏产能严重过剩下,企业只能踩踏式降价,造成利润大减。一季度,光伏板块净利润同比下降71.98%。
现在政策举行供应侧改造,限制光伏产能动员光伏大涨的逻辑看起来异常顺。那么,光伏是不是就此迎来了向上拐点呢?我们不妨从上周光伏板块的显示中找谜底。
最近一次光伏暴涨的行情,甚至要跨越今天。5月22日,光伏有超20只个股涨停,甚至其中有6家涨幅到达了20%。而板块上涨的逻辑,险些是今天的供应侧产能出清的“翻版”。彼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生长座谈会”,激励行业吞并重组,流通市场退出机制。
那指导产能出清的新闻,只带来了“一日游行情”。光伏板块暴涨之后马上就急转直下,5月22日,光伏ETF上涨4.6%。但24日就下跌了3.6%。上次“有形的手”调控只带来了一日游行情,也给今天这次光伏行情埋下了阴影。
那为什么政策指导产能出清,这种看起来对照顺的逻辑却很难动员光伏板块连续上涨呢?
OpenAI领衔,英伟达押注,这个AI制药赛道藏不住了
02 产能出清逻辑仍待验证
虽然政策在指导去产能,但企业的扩产行为也不少,今年5月,通威股份一个20万吨的新建硅料项目正式投产。
政策指导出清,头部企业却在扩产,这实在反映出了光伏产能出清的逻辑仍需要时间去实现。逻辑也不难明白,与钢铁这种国有企业控制的差异,想要降产能就可以一刀切地把产能压下来。光伏事实是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行业,政策虽然能决议新产能的审批或者新项目的融资,但很难主导企业在现有落地产能中的生产设计。
而仅依赖现有的落地产能,光伏行业也仍处于供应过剩的事态。照样以硅料为例,2023年中国新增硅料产能96万吨,这部门产能陆续在今年释放,发生的效果是硅料每个月需求增进的速率都达不到供应量增进的速率。凭证中原能源网报道,今年每个月硅料行业库存增添2-3万吨。另据财联社的报道,每个光伏环节产能基本过剩30%-40%。
在现有产能仍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市场只能更依赖企业自觉调治产能,但企业显然不太可能统一压缩产能。5月份以来,虽然有部门企业最先停产检验,但正如上文提到的像通威这种大厂仍在已经获准的产能中加码生产。
而行业逆周期的扩张行为对企业来说是完全合理的。企业通过逆周期扩张来乐成扩大市场份额的乐成案例也触目皆是。好比,三星靠举国之力在DRAM领域的反周期投资大法掀翻了日企成为全球霸主。紫金矿业由于背靠金主用逆周期并购的战略,从一家地方矿厂发展为全球矿企龙头之一。
回过头看光伏行业,现在主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尚未泛起一家独大的垄断式企业,2023年CR3均不足50%,仍处在内卷阶段,头部光伏公司显然有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诉求。而头部公司显然也有能力在逆周期时,靠着规模成本优势把小企业挤出市场。好比一季度,通威股份毛利率仍有9%,而同赛道的小企业毛利率仅在1%左右。
由此可见,在当前行业形势下,只有泛起光伏小厂撑不下去,大厂最先对行业吞并重组才气真正的做实产能出清的逻辑。除了需要继续守候产能出清,光伏出海也面临黑天鹅。
03 不能忽视的出海黑天鹅
若是说已往光伏的主要症结是供应过剩,那么现在光伏又多了一个潜在的需求隐患。
5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光伏加征关税,将用于制造太阳能组件的光伏电池从25%提高到50%。事后,多家光伏企业示意影响不大:“美国主要是针对从中国入口的光伏电池(组件),没提及从东南亚入口的产物。现在海内光伏产物都是从东南亚出货到美国,不受关税影响。”
虽然本次美国对光伏加征关税算是“虚惊一场”,但从中耐久维度看,光伏出海仍面临伟大隐患。现在的国际形势是,美国对中国家电等低端制造业保持互助,而对光伏、新能源汽车、芯片等中高端行业围堵。在这个大靠山下,不清扫美国对光伏产业做出下一步动作。
而欧洲也正有可能效仿美国,欧盟不仅加大了对欧洲光伏企业的辅助,也针对我国光伏睁开反津贴观察,力争通过限制外部企业、产物准入资格等方式,来系统化的支持内陆光伏产业的生长。
西欧的行动也给光伏通过打开西欧市场消化产能的路径埋下了隐患。与海内大部门中高端制造业对外洋依赖较小差异,光伏企业外洋营收占到了相当高的比重,多个头部企业外洋营收占比在5成以上,如2023年晶科能源外洋营收占比63%。
不仅营收占比大,外洋市场接受议价能高,竞争也更少,是许多光伏公司的利润中央。如2023年晶科能源海内毛利率只有6.2%。但在欧洲毛利率能跨越20%。光伏对外洋市场依赖较高的处境,意味着随着各国加大商业珍爱,海内光伏企业也面临着潜在的晦气影响。
以此来看,本次的光伏供应侧改造虽然拉开了光伏行业向好生长的序幕。但在外有外洋压力,内有产能出清尚未完成的情形下,光伏的拐点生怕还要再等一等。